植物上那些黄黄绿绿、没根没叶的丝状物究竟是啥?
来源:科普中国 时间:2020.07.27


缠绕在花枝上的这长长的淡橘色的丝状物究竟是啥?

在公园或者野外,你可能曾看到过这样一些藤状植物:它们呈橘黄色或者淡绿色,缠绕在其它植物上,自己本身没有根也没有叶片。你有没有好奇过它们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凭空”出现的?

原来,它们叫做菟丝子,也被称为黄丝藤、金钱草和无根草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寄生植物。这些寄生植物占到被子植物的大约1%,全球现存共有4000多种。

菟丝子属于旋花科(Convolvulaceae;这个科里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红薯 Ipomoea batatas),菟丝子属(Cuscuta),有大约170-200个种,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区域。菟丝子无根也无叶,只有依靠其他植物才能够生存下来,是一种典型寄生的植物。大多数菟丝子的茎是淡绿色或者淡黄色的,也会因寄主差异颜色略有不同。

菟丝子无根也无叶

菟丝子的“觅食”范围很广,大约有一百多种寄主,分布于多个科,如豆科、菊科、禾本科、茄科、蓼科等植物。

但是,菟丝子对不同的寄主具有不同的喜好,如果遇到合适的寄主,它们就会疯狂地生长,从寄主那里获取大量的营养。这样,寄主就遭殃了,有的长得很慢,有的长得很小,有的干脆就被菟丝子寄生死了。

例如,我国的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寄生在大豆和野生番茄上长得就异常茂盛,在生长旺盛期,每天能增长达5、6 cm。

不同的菟丝子入侵性也不一样,较南方菟丝子而言,生活在北美的五角菟丝子(Cuscuta pentagona)的寄生性更强。

菟丝子寄生范围很广

菟丝子的寄生会造成作物减产,尤其是在亚热带地区和地中海地区影响最为严重,此外,北美和中欧也有菟丝子泛滥的报道。

菟丝子造成寄主产量下降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菟丝子通过吸器,深入寄主的木质部或者韧皮部,获取生长所需的一切;二是菟丝子缠绕在寄主叶片,影响其光合作用。

菟丝子严重影响寄主的生长

菟丝子这么厉害,它是怎么实现寄生的呢?

菟丝子的萌发

这就不得不说说它的神奇武器——吸器(haustoria)。

一棵菟丝子最多能有数万粒种子,不过种子数量虽多,个头却很小,近几十颗种子才有米粒那么大。但是,菟丝子种子有一层厚厚的防护套,在自然条件下,菟丝子种子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吸水、肿胀、萌发,冲破种皮,长出脆嫩的芽儿,似乎非常容易生长,不过在实验条件下观察过就会知道,要萌发菟丝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必须将种子放到强腐蚀性的浓硫酸中半个小时才能去除种皮。

萌发后,菟丝子幼苗就慢慢旋转寻找寄主,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到寄主,幼苗在几天后就死去了;而那些幸运儿接触到寄主后,与寄主接触的部位就出现细胞分化,右手螺旋缠绕到寄主的茎或者叶柄上,接触到寄主部位的表皮细胞细胞质增多,发育成初始的吸器,这些吸器通过机械压和酶解过程穿透寄主细胞深入皮质层,形成搜寻丝(searching hyphae),深入到寄主的韧皮部或者木质部,最后形成种间胞间连丝,连接了菟丝子和寄主,并很快成为成熟吸器。

这样,吸器就形成菟丝子和寄主间的“营养通道”。Yeah! 寄生完成!

菟丝子的吸器

就这样,菟丝子通过吸器与寄主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菟丝子从寄主那里获取所有需要的物质,比如糖类、氨基酸、无机盐和水等。

除了水和营养,菟丝子也会从寄主里转移编码蛋白质的mRNA(信使RNA)和非编码蛋白质的起到调控作用的小RNA。基于这些发现,有科学家在研究是否可以利用小RNA来抑制菟丝子重要基因的表达,从而防控菟丝子,减少其对作物的危害。

另外,菟丝子还从寄主转运次生代谢产物。比如,寄生不同寄主的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体内的次生物质含量差异显著。与其他松醇含量较少或者不含松醇的寄主相比,菟丝子寄生在松醇(pinitol)含量丰富的寄主葛根 (Pereira thunbergiana)上就含有更多的松醇。

除此之外,菟丝子也能够转运病原菌,比如病毒、类病毒。

这样看来,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这个通道是菟丝子窃取寄主营养和水分的重要途径,但是有害的病原菌也可能会随着这个通道运输到菟丝子。

菟丝子作为寄生植物,与寄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这种奇特的寄生植物与寄主间的相互作用也正在被科学家们从进化、生理生态和遗传等多方面逐渐揭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能够利用这种关系更好地防治寄生植物,造福人类。

相关推荐

【智惠农民】我国做了哪些工作来提高化肥利用率?

月球背面比正面坑更多,是因为帮地球挡了陨石撞击?这个假说根本无依据

“脑龄”是如何计算的?

您当前所在位置:科普文化重庆云 >

植物上那些黄黄绿绿、没根没叶的丝状物究竟是啥?

来源:科普中国 时间:2020.07.27


缠绕在花枝上的这长长的淡橘色的丝状物究竟是啥?

在公园或者野外,你可能曾看到过这样一些藤状植物:它们呈橘黄色或者淡绿色,缠绕在其它植物上,自己本身没有根也没有叶片。你有没有好奇过它们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凭空”出现的?

原来,它们叫做菟丝子,也被称为黄丝藤、金钱草和无根草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寄生植物。这些寄生植物占到被子植物的大约1%,全球现存共有4000多种。

菟丝子属于旋花科(Convolvulaceae;这个科里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红薯 Ipomoea batatas),菟丝子属(Cuscuta),有大约170-200个种,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区域。菟丝子无根也无叶,只有依靠其他植物才能够生存下来,是一种典型寄生的植物。大多数菟丝子的茎是淡绿色或者淡黄色的,也会因寄主差异颜色略有不同。

菟丝子无根也无叶

菟丝子的“觅食”范围很广,大约有一百多种寄主,分布于多个科,如豆科、菊科、禾本科、茄科、蓼科等植物。

但是,菟丝子对不同的寄主具有不同的喜好,如果遇到合适的寄主,它们就会疯狂地生长,从寄主那里获取大量的营养。这样,寄主就遭殃了,有的长得很慢,有的长得很小,有的干脆就被菟丝子寄生死了。

例如,我国的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寄生在大豆和野生番茄上长得就异常茂盛,在生长旺盛期,每天能增长达5、6 cm。

不同的菟丝子入侵性也不一样,较南方菟丝子而言,生活在北美的五角菟丝子(Cuscuta pentagona)的寄生性更强。

菟丝子寄生范围很广

菟丝子的寄生会造成作物减产,尤其是在亚热带地区和地中海地区影响最为严重,此外,北美和中欧也有菟丝子泛滥的报道。

菟丝子造成寄主产量下降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菟丝子通过吸器,深入寄主的木质部或者韧皮部,获取生长所需的一切;二是菟丝子缠绕在寄主叶片,影响其光合作用。

菟丝子严重影响寄主的生长

菟丝子这么厉害,它是怎么实现寄生的呢?

菟丝子的萌发

这就不得不说说它的神奇武器——吸器(haustoria)。

一棵菟丝子最多能有数万粒种子,不过种子数量虽多,个头却很小,近几十颗种子才有米粒那么大。但是,菟丝子种子有一层厚厚的防护套,在自然条件下,菟丝子种子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吸水、肿胀、萌发,冲破种皮,长出脆嫩的芽儿,似乎非常容易生长,不过在实验条件下观察过就会知道,要萌发菟丝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必须将种子放到强腐蚀性的浓硫酸中半个小时才能去除种皮。

萌发后,菟丝子幼苗就慢慢旋转寻找寄主,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到寄主,幼苗在几天后就死去了;而那些幸运儿接触到寄主后,与寄主接触的部位就出现细胞分化,右手螺旋缠绕到寄主的茎或者叶柄上,接触到寄主部位的表皮细胞细胞质增多,发育成初始的吸器,这些吸器通过机械压和酶解过程穿透寄主细胞深入皮质层,形成搜寻丝(searching hyphae),深入到寄主的韧皮部或者木质部,最后形成种间胞间连丝,连接了菟丝子和寄主,并很快成为成熟吸器。

这样,吸器就形成菟丝子和寄主间的“营养通道”。Yeah! 寄生完成!

菟丝子的吸器

就这样,菟丝子通过吸器与寄主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菟丝子从寄主那里获取所有需要的物质,比如糖类、氨基酸、无机盐和水等。

除了水和营养,菟丝子也会从寄主里转移编码蛋白质的mRNA(信使RNA)和非编码蛋白质的起到调控作用的小RNA。基于这些发现,有科学家在研究是否可以利用小RNA来抑制菟丝子重要基因的表达,从而防控菟丝子,减少其对作物的危害。

另外,菟丝子还从寄主转运次生代谢产物。比如,寄生不同寄主的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体内的次生物质含量差异显著。与其他松醇含量较少或者不含松醇的寄主相比,菟丝子寄生在松醇(pinitol)含量丰富的寄主葛根 (Pereira thunbergiana)上就含有更多的松醇。

除此之外,菟丝子也能够转运病原菌,比如病毒、类病毒。

这样看来,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这个通道是菟丝子窃取寄主营养和水分的重要途径,但是有害的病原菌也可能会随着这个通道运输到菟丝子。

菟丝子作为寄生植物,与寄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这种奇特的寄生植物与寄主间的相互作用也正在被科学家们从进化、生理生态和遗传等多方面逐渐揭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能够利用这种关系更好地防治寄生植物,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