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战争究竟是什么样?”这是军事专家们都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未来会出现何种新奇的武器,智能化一定是不可缺少的特征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中,无人机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并通过一次次的实战声名鹊起。2018年,俄军驻叙利亚军事基地遭13架无人机集群攻击,今年9月,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的一家“世界最大石油加工设施”和一座油田也遭到10架无人机的袭击。无人机具有单机成本低、人员伤亡小的优势,同时作战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无人机蜂群作战模式。
蜂群作战的概念源于蜜蜂、白蚁等昆虫,是指一个群体中的个体既能独立判断,也能形成共识,互相之间可信息传递并协同作战。从历史渊源来看,蜂群作战的概念由来已久。二战时期,德国的坦克群闪电战策略令波兰、苏联等国措手不及,战后,美苏两国不约而同的开始发展空地打击武器,武装直升机因此发展迅猛,武装飞机的集群本质上就是信息体系与协同作战的体现,只不过它由人操作而已。体现在无人机上,即无人机群由高度智能化的机器组成,像人一样相互之间保持即时通讯,并可根据指令形成不同的编队以适应不同的情况,甚至实现自主寻敌、自主攻击。
传统的饱和打击,是从不同层次和方位向敌方倾泻大量的弹药,令对方的防御措施首尾不顾,形成力量压制的局面,这种打击思路花费不菲,并非所有国家都能承受。而集群攻击的无人机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现役的防空系统对微型无人机几乎无法有效识别,更遑论精准锁定与拦截,且与导弹相比,无人机的价格可谓廉价,即便有所损失,仍可达到作战目标,这个优势是战术导弹无法比拟的。中国军视网曾刊登一则漫画,形象的描述了战术导弹与无人机在这一方面的对比。
图1 漫画:大炮打蚊子(转自中国军视网)
蜂群作战不仅仅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拥而上这么简单,理想中的无人机编队应具有分布思维、智能自主、复杂命令组合实现等功能。即每个无人机都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能主动避免和周围单元及障碍的碰撞,并根据信号自动补位,将人工指挥从繁琐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若某项功能较为复杂,则可将此功能拆解并分布到若干无人机上,形成组合效应。
据美国智库对人工智能和未来战争的预测得知,美军的无人机群甚至在朝远距离通讯组网的方向发展,即每一个无人机就是一个小的基站或中转站,大量的无人机构成了通讯网络,飞的较远的无人机可以将探测到的情报同步传送给数十公里开外的其他机群,且个别单机的损失并不影响组网的稳定性。同时无人机甚至可以发展出集群智能,如当多个目标同时出现或目标释放出诱饵时,蜂群成员“投票”决策问题!
图2 美军无人机蜂群作战概念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到目前,集群的无人机已经可实现自动规避、航线修正等基础功能,但“仿人思维”的技术瓶颈还未突破,蜂群作战要走向战场,还需要在控制算法、通信网络、逻辑模型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集群到蜂群的距离还很长。
尽管如此,让我们想象,在未来战场上,指挥官可以释放成百上千的无人机,在敌人的雷达发现之前,蜂群无人机以黑云压城的态势从目标上空展开打击,每个无人机像是有自己的思维一样,围绕着多个目标,灵活、自由、主动的飞行、动作,甚至像无线版的乐高一样,组成不同队形以展现更复杂的功能,这将是多么科幻而又浪漫的画面。
“未来的战争究竟是什么样?”这是军事专家们都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未来会出现何种新奇的武器,智能化一定是不可缺少的特征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中,无人机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并通过一次次的实战声名鹊起。2018年,俄军驻叙利亚军事基地遭13架无人机集群攻击,今年9月,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的一家“世界最大石油加工设施”和一座油田也遭到10架无人机的袭击。无人机具有单机成本低、人员伤亡小的优势,同时作战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无人机蜂群作战模式。
蜂群作战的概念源于蜜蜂、白蚁等昆虫,是指一个群体中的个体既能独立判断,也能形成共识,互相之间可信息传递并协同作战。从历史渊源来看,蜂群作战的概念由来已久。二战时期,德国的坦克群闪电战策略令波兰、苏联等国措手不及,战后,美苏两国不约而同的开始发展空地打击武器,武装直升机因此发展迅猛,武装飞机的集群本质上就是信息体系与协同作战的体现,只不过它由人操作而已。体现在无人机上,即无人机群由高度智能化的机器组成,像人一样相互之间保持即时通讯,并可根据指令形成不同的编队以适应不同的情况,甚至实现自主寻敌、自主攻击。
传统的饱和打击,是从不同层次和方位向敌方倾泻大量的弹药,令对方的防御措施首尾不顾,形成力量压制的局面,这种打击思路花费不菲,并非所有国家都能承受。而集群攻击的无人机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现役的防空系统对微型无人机几乎无法有效识别,更遑论精准锁定与拦截,且与导弹相比,无人机的价格可谓廉价,即便有所损失,仍可达到作战目标,这个优势是战术导弹无法比拟的。中国军视网曾刊登一则漫画,形象的描述了战术导弹与无人机在这一方面的对比。
图1 漫画:大炮打蚊子(转自中国军视网)
蜂群作战不仅仅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拥而上这么简单,理想中的无人机编队应具有分布思维、智能自主、复杂命令组合实现等功能。即每个无人机都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能主动避免和周围单元及障碍的碰撞,并根据信号自动补位,将人工指挥从繁琐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若某项功能较为复杂,则可将此功能拆解并分布到若干无人机上,形成组合效应。
据美国智库对人工智能和未来战争的预测得知,美军的无人机群甚至在朝远距离通讯组网的方向发展,即每一个无人机就是一个小的基站或中转站,大量的无人机构成了通讯网络,飞的较远的无人机可以将探测到的情报同步传送给数十公里开外的其他机群,且个别单机的损失并不影响组网的稳定性。同时无人机甚至可以发展出集群智能,如当多个目标同时出现或目标释放出诱饵时,蜂群成员“投票”决策问题!
图2 美军无人机蜂群作战概念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到目前,集群的无人机已经可实现自动规避、航线修正等基础功能,但“仿人思维”的技术瓶颈还未突破,蜂群作战要走向战场,还需要在控制算法、通信网络、逻辑模型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集群到蜂群的距离还很长。
尽管如此,让我们想象,在未来战场上,指挥官可以释放成百上千的无人机,在敌人的雷达发现之前,蜂群无人机以黑云压城的态势从目标上空展开打击,每个无人机像是有自己的思维一样,围绕着多个目标,灵活、自由、主动的飞行、动作,甚至像无线版的乐高一样,组成不同队形以展现更复杂的功能,这将是多么科幻而又浪漫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