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寻常百姓家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武部爱民为民纪事
光明网讯(记者 金赫 通讯员郭冬明 陈美蓉)“解放军,是我家的大恩人。”大学毕业的井冈山市荷花乡大仓村村民罗相兰逢人就说。
让她说出这句话的正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们。
井冈山市人武部部长刘宗成看望挂点扶贫村一家贫困户。
罗相兰出生在多病的父亲、智障的母亲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的贫困家庭,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在这个家庭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最重要的帮助,资助学费、鼓励学习,消除后顾之忧。一个本来希望缥缈的家庭逐渐走向幸福路。
这是人武部爱民为民的真实写照。
受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井冈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罗宵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区。“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一腔赤诚、一等工作、一流作风、一心奉献”,当好新时期的“红军工作队”,走村串户、嘘寒问暖,吃碰饭、住农家,人武部官兵时刻将百姓冷暖记在心中,老百姓都说人武部领导是官但没官样,有话能对他们说,有苦能找他们诉,有难能找他们帮,和老区人民的心贴得最紧。他们行走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家里。
——通过选送党校系统学、挂钩联系长期带、整组点验随机教等办法,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教育培训,组织每名人武部干部分别挂钩帮带1个贫困村支部,遴选工作经验丰富、驻地情况熟悉的老职工曾润洲担任坳里乡寨下村第一书记,挑选一批“致富能手”“田秀才”“土专家”配强支部班子,指导支部规范党内生活,有效提升了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思路,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黄桃产业,贫困户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从2016年起每名贫困人口都得到了3146元分红,并逐年递增。
——帮扶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落实160万元帮扶资金完成寨下村出村道路桥梁建设,打通与周边乡镇连接通道,让山里的绿色农产品由“多余货”变成“紧俏品”,11户贫困家庭当年就摘掉“贫困帽”,这座桥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军民连心桥”。
人武部的扶贫帮困做到了田间地头
2016年12月28日,对井冈山市大陇镇中村村民朱开文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这一天,他从3.5公里外的九华岭这个山沟沟迁到中村,从此告别了世代居住的低矮土坯房,住进了由人武部出资援建的三层小洋楼。为表达感谢之情,他在新房门前贴上一副对联:“住进大陇镇时刻不忘共产党,搬出九华岭感谢亲人解放军!”
黄坳乡洪石村贫困户李亚春忘不了,人武部支持他开发了50亩油桃果园,还拿出8000元为自己购买了化肥、农药和喷药机,前年果树开始挂果,卖了近3万元。如今,他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果业大户。
东上乡大亚湾村村民范志远忘不了,正在上学的孩子因患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巨额手术费让一家人一筹莫展。人武部干部职工自发捐款5000多元,并协调治病资金3万余元,以红军传人的名义悄悄送到他家中。
茅坪乡红军光荣院的20多名红军遗属和孤寡老人忘不了,人武部干部职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探亲”,帮助他们拆洗被褥,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老人们说,我们的晚年生活和谐幸福,因为我们有一群“儿子兵”。
睦村中学学生陈小英、坝上中学学生曾韶山等50多名失学儿童忘不了,是解放军叔叔让他们重返课堂。人武部开展了“每人捐献一日工资”活动“微心愿”活动,每年从人武部家底经费中拿出1万元,设立扶贫助学专项基金,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勇于攻坚克难,矢志姓军为战一直是人武部的优良传统。针对信息化战争对民兵通信保障的新要求,他们在缺教材、缺人才、缺经验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主动到部队学习、向专家请教,嫁接地方科技成果4项,攻克难题12项,有效提高了民兵通信实战保障能力,被原总参评为“民兵通信样板连”。
2014年4月12日上午10时,井冈山市杜鹃山景区发生索道故障,300余名游客被滞留缆车轿厢。当日正值第五届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开幕,原本拥挤的景区道路因事故严重受阻。接到情况报告后,刘宗成部长当机立断,带领救援和医疗分队徒步绕道攀爬到事发地,将受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勇救援,300多名被困游客得到安全解救。一位上海游客摸着他们红肿的肩膀动情地说:“解放军的肩膀,是老百姓最坚实的依靠!”
如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武部的官兵已经形成当地老百姓眼见为实的习惯,90年前井冈山的精神在这一代代官兵身上愈久弥新。
行走在寻常百姓家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武部爱民为民纪事
光明网讯(记者 金赫 通讯员郭冬明 陈美蓉)“解放军,是我家的大恩人。”大学毕业的井冈山市荷花乡大仓村村民罗相兰逢人就说。
让她说出这句话的正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们。
井冈山市人武部部长刘宗成看望挂点扶贫村一家贫困户。
罗相兰出生在多病的父亲、智障的母亲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的贫困家庭,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在这个家庭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最重要的帮助,资助学费、鼓励学习,消除后顾之忧。一个本来希望缥缈的家庭逐渐走向幸福路。
这是人武部爱民为民的真实写照。
受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井冈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罗宵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区。“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一腔赤诚、一等工作、一流作风、一心奉献”,当好新时期的“红军工作队”,走村串户、嘘寒问暖,吃碰饭、住农家,人武部官兵时刻将百姓冷暖记在心中,老百姓都说人武部领导是官但没官样,有话能对他们说,有苦能找他们诉,有难能找他们帮,和老区人民的心贴得最紧。他们行走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家里。
——通过选送党校系统学、挂钩联系长期带、整组点验随机教等办法,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教育培训,组织每名人武部干部分别挂钩帮带1个贫困村支部,遴选工作经验丰富、驻地情况熟悉的老职工曾润洲担任坳里乡寨下村第一书记,挑选一批“致富能手”“田秀才”“土专家”配强支部班子,指导支部规范党内生活,有效提升了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思路,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黄桃产业,贫困户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从2016年起每名贫困人口都得到了3146元分红,并逐年递增。
——帮扶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落实160万元帮扶资金完成寨下村出村道路桥梁建设,打通与周边乡镇连接通道,让山里的绿色农产品由“多余货”变成“紧俏品”,11户贫困家庭当年就摘掉“贫困帽”,这座桥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军民连心桥”。
人武部的扶贫帮困做到了田间地头
2016年12月28日,对井冈山市大陇镇中村村民朱开文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这一天,他从3.5公里外的九华岭这个山沟沟迁到中村,从此告别了世代居住的低矮土坯房,住进了由人武部出资援建的三层小洋楼。为表达感谢之情,他在新房门前贴上一副对联:“住进大陇镇时刻不忘共产党,搬出九华岭感谢亲人解放军!”
黄坳乡洪石村贫困户李亚春忘不了,人武部支持他开发了50亩油桃果园,还拿出8000元为自己购买了化肥、农药和喷药机,前年果树开始挂果,卖了近3万元。如今,他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果业大户。
东上乡大亚湾村村民范志远忘不了,正在上学的孩子因患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巨额手术费让一家人一筹莫展。人武部干部职工自发捐款5000多元,并协调治病资金3万余元,以红军传人的名义悄悄送到他家中。
茅坪乡红军光荣院的20多名红军遗属和孤寡老人忘不了,人武部干部职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探亲”,帮助他们拆洗被褥,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老人们说,我们的晚年生活和谐幸福,因为我们有一群“儿子兵”。
睦村中学学生陈小英、坝上中学学生曾韶山等50多名失学儿童忘不了,是解放军叔叔让他们重返课堂。人武部开展了“每人捐献一日工资”活动“微心愿”活动,每年从人武部家底经费中拿出1万元,设立扶贫助学专项基金,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勇于攻坚克难,矢志姓军为战一直是人武部的优良传统。针对信息化战争对民兵通信保障的新要求,他们在缺教材、缺人才、缺经验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主动到部队学习、向专家请教,嫁接地方科技成果4项,攻克难题12项,有效提高了民兵通信实战保障能力,被原总参评为“民兵通信样板连”。
2014年4月12日上午10时,井冈山市杜鹃山景区发生索道故障,300余名游客被滞留缆车轿厢。当日正值第五届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开幕,原本拥挤的景区道路因事故严重受阻。接到情况报告后,刘宗成部长当机立断,带领救援和医疗分队徒步绕道攀爬到事发地,将受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勇救援,300多名被困游客得到安全解救。一位上海游客摸着他们红肿的肩膀动情地说:“解放军的肩膀,是老百姓最坚实的依靠!”
如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武部的官兵已经形成当地老百姓眼见为实的习惯,90年前井冈山的精神在这一代代官兵身上愈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