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为什么要细嚼慢咽?看完你就明白了
来源: 时间:2023.06.16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大家周围是不是都有那么一两个吃饭速度很快的同事呢?那么你每顿饭会花多长时间呢?15分钟?10分钟?或者是更快?但是大家是否还记得小时候老一辈对我们经常说的话,吃饭要慢一点!是的,细嚼慢咽其实是一件非常有利于健康的事情,今天小科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吃饭时为什么要细嚼慢咽?

食物的消化,特别是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咀嚼时产生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够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初步的分解。

细嚼慢咽可以让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更长的时间,将食物进行细致的磨碎,并增加唾液的分泌,使磨碎的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咀嚼的过程还能够刺激大脑向胃肠发出信号,增加胃液和其他消化腺液体的分泌,为食物进入胃肠后充分被吸收做好准备。

相反,若是狼吞虎咽地进食,食物未经过充分的咀嚼,体积较大的食物会对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易损伤表层粘膜,产生慢性炎症,时间长了甚至会发生癌变。要是不留神吞下鱼刺等比较尖利的东西,更是有苦说不出了。

而未经过充分磨碎的食物进入胃里,所有的淀粉、植物纤维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都还糅合在一起,需要胃进行更强烈和更久的蠕动将它们分散。可这本该是牙齿的工作,天天都让胃加班它自然会跟身体闹别扭,小则胃痛,大则溃疡,那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而且这些没有完全磨碎的食物需要更多的消化酶来分解消化,又增加了分泌消化酶的胰腺等器官的工作量,久而久之,各器官劳累不堪,病痛就找上门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吃饭本来是一种很愉悦的行为,若是吃饭的时候速度特别快,容易在心里产生一种“抢”的感觉。就像几个小孩一起吃饭,经常会吃得又快又多,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因为情绪上的波动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水平和各个消化器官的工作,结果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许多年轻的白领患上肠胃疾病,恐怕跟进食速度太快有不小的关系。吃饭速度快貌似节省了很多时间,可是时间长了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治疗,身体也会受到病痛的折磨,工作效率下降。相比之下,到底哪种进食方式“效率高”就一目了然了。

吃饭快对身体有5种伤害

人体血糖值大概在开始吃饭15分钟后显著上升,30分钟达到峰值,此时大脑会反馈“我吃饱了”的信号给肠胃,使食欲降低,停止进食。

然而吃太快,大脑信号来不及反馈就已经吃了太多食物。吃饭快可能带来以下5种伤害:

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吃得太快会使大块食物进入胃,迫使胃加大蠕动力度,加重了胃肠消化负担,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病,情况严重时可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诱发急性胰腺炎。

降低食物摄入安全性

唾液中的酶可以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消解掉,但如果吞咽得太快,唾液就起不到相应的保护作用。据统计,40%的癌症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类化合物、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致癌物质有关。而唾液在阻击这些坏物质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便秘

咀嚼时大脑会作出反应,指示消化器官做好相应准备。吃饭太快就会打破这个过程,造成消化代谢功能紊乱,引起便秘。

发胖

吃饭太快,可能造成进食量超出肠胃的承受能力,导致身体发胖。有一项研究显示,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 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与喜食油腻、吃太饱等其他进食习惯相比,吃饭过快更影响体重。随着年龄增长,基础代谢率逐步下降,人们越来越容易发胖。

引发慢病

长期进食过量会导致肥胖,进而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此外,长期过快和过量进食还会引起血糖迅速升高,加重胰腺负担,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细嚼慢咽自带4个好处

除了帮助减肥,细嚼慢咽在保护肠胃、牙齿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减轻肠胃负担

充分咀嚼能将食物磨碎成更小的颗粒,可以更好地与消化液接触,减轻肠胃负担;细嚼慢咽尤其适合肠胃功能差的人和孩子。

有助保护牙龈

细嚼、多嚼能锻炼下颚力量,促进牙床健康,还能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咀嚼时分泌的唾液,含溶菌酶和其他抗菌因子,可以有效阻止细菌繁殖。

帮助减压、放松

对压力大的人来说,细嚼慢咽是种友好的进食方式。

吃饭时多咀嚼,可以使记忆中枢——海马体的血流量增加。用一定节奏咀嚼,还可促进血清素分泌,这种激素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愉悦。

充分感受食物本味

米饭、馒头越嚼越甜,原味蔬菜认真嚼会有一种清爽的甜香。

吃饭时细嚼慢咽,集中注意力,可以让味蕾充分享受每一种味道,更好地体会食物本身的美味,不需要那么多调味品。

吃饭的最佳速度

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人们一顿晚餐可以吃三四个小时,这也被认为是当地人的长寿秘诀之一。

没有这么多闲暇时光,记住5组数字,你也能掌握最佳的吃饭“节奏”。

用餐时长:20~30分钟

专家推荐的吃饭“慢”,到底是多长时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

咀嚼次数一口饭嚼20次

吃饭快的人首先可以培养“慢慢咀嚼”的意识。肥胖治疗领域的专家们推荐一口饭嚼20次。对老年人来说,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次以上。

这看上去也许较难做到,但尝试转变意识,尽可能吃一口多嚼几次,就会有很大的改观。

两餐间隔:4~6小时

一日三餐的营养分配中,早餐和晚餐占全天能量比应分别是30%,而午餐则是40%。

两餐间隔太长会饿,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般来说,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6小时比较合适。

晚餐:17~19

晚餐吃太晚,不利于消化吸收,如果吃完不久就去睡觉,睡眠期间胃还在运作,无形中增加了肠胃负担。建议晚餐最少和上床时间间隔3~4小时,保证充分消化。结合现代人的作息习惯,晚上17~19点间是晚餐最佳进食时间。

相关推荐

菊花茶能降低血压?

总是腿脚冰凉当心是血管“堵了”!一个方法教你识别血栓!

一起床就叠被子更健康?

您当前所在位置:科普文化重庆云 >

吃饭时为什么要细嚼慢咽?看完你就明白了

来源: 时间:2023.06.16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大家周围是不是都有那么一两个吃饭速度很快的同事呢?那么你每顿饭会花多长时间呢?15分钟?10分钟?或者是更快?但是大家是否还记得小时候老一辈对我们经常说的话,吃饭要慢一点!是的,细嚼慢咽其实是一件非常有利于健康的事情,今天小科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吃饭时为什么要细嚼慢咽?

食物的消化,特别是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咀嚼时产生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够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初步的分解。

细嚼慢咽可以让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更长的时间,将食物进行细致的磨碎,并增加唾液的分泌,使磨碎的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咀嚼的过程还能够刺激大脑向胃肠发出信号,增加胃液和其他消化腺液体的分泌,为食物进入胃肠后充分被吸收做好准备。

相反,若是狼吞虎咽地进食,食物未经过充分的咀嚼,体积较大的食物会对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易损伤表层粘膜,产生慢性炎症,时间长了甚至会发生癌变。要是不留神吞下鱼刺等比较尖利的东西,更是有苦说不出了。

而未经过充分磨碎的食物进入胃里,所有的淀粉、植物纤维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都还糅合在一起,需要胃进行更强烈和更久的蠕动将它们分散。可这本该是牙齿的工作,天天都让胃加班它自然会跟身体闹别扭,小则胃痛,大则溃疡,那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而且这些没有完全磨碎的食物需要更多的消化酶来分解消化,又增加了分泌消化酶的胰腺等器官的工作量,久而久之,各器官劳累不堪,病痛就找上门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吃饭本来是一种很愉悦的行为,若是吃饭的时候速度特别快,容易在心里产生一种“抢”的感觉。就像几个小孩一起吃饭,经常会吃得又快又多,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因为情绪上的波动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水平和各个消化器官的工作,结果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许多年轻的白领患上肠胃疾病,恐怕跟进食速度太快有不小的关系。吃饭速度快貌似节省了很多时间,可是时间长了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治疗,身体也会受到病痛的折磨,工作效率下降。相比之下,到底哪种进食方式“效率高”就一目了然了。

吃饭快对身体有5种伤害

人体血糖值大概在开始吃饭15分钟后显著上升,30分钟达到峰值,此时大脑会反馈“我吃饱了”的信号给肠胃,使食欲降低,停止进食。

然而吃太快,大脑信号来不及反馈就已经吃了太多食物。吃饭快可能带来以下5种伤害:

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吃得太快会使大块食物进入胃,迫使胃加大蠕动力度,加重了胃肠消化负担,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病,情况严重时可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诱发急性胰腺炎。

降低食物摄入安全性

唾液中的酶可以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消解掉,但如果吞咽得太快,唾液就起不到相应的保护作用。据统计,40%的癌症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类化合物、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致癌物质有关。而唾液在阻击这些坏物质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便秘

咀嚼时大脑会作出反应,指示消化器官做好相应准备。吃饭太快就会打破这个过程,造成消化代谢功能紊乱,引起便秘。

发胖

吃饭太快,可能造成进食量超出肠胃的承受能力,导致身体发胖。有一项研究显示,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 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与喜食油腻、吃太饱等其他进食习惯相比,吃饭过快更影响体重。随着年龄增长,基础代谢率逐步下降,人们越来越容易发胖。

引发慢病

长期进食过量会导致肥胖,进而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此外,长期过快和过量进食还会引起血糖迅速升高,加重胰腺负担,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细嚼慢咽自带4个好处

除了帮助减肥,细嚼慢咽在保护肠胃、牙齿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减轻肠胃负担

充分咀嚼能将食物磨碎成更小的颗粒,可以更好地与消化液接触,减轻肠胃负担;细嚼慢咽尤其适合肠胃功能差的人和孩子。

有助保护牙龈

细嚼、多嚼能锻炼下颚力量,促进牙床健康,还能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咀嚼时分泌的唾液,含溶菌酶和其他抗菌因子,可以有效阻止细菌繁殖。

帮助减压、放松

对压力大的人来说,细嚼慢咽是种友好的进食方式。

吃饭时多咀嚼,可以使记忆中枢——海马体的血流量增加。用一定节奏咀嚼,还可促进血清素分泌,这种激素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愉悦。

充分感受食物本味

米饭、馒头越嚼越甜,原味蔬菜认真嚼会有一种清爽的甜香。

吃饭时细嚼慢咽,集中注意力,可以让味蕾充分享受每一种味道,更好地体会食物本身的美味,不需要那么多调味品。

吃饭的最佳速度

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人们一顿晚餐可以吃三四个小时,这也被认为是当地人的长寿秘诀之一。

没有这么多闲暇时光,记住5组数字,你也能掌握最佳的吃饭“节奏”。

用餐时长:20~30分钟

专家推荐的吃饭“慢”,到底是多长时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

咀嚼次数一口饭嚼20次

吃饭快的人首先可以培养“慢慢咀嚼”的意识。肥胖治疗领域的专家们推荐一口饭嚼20次。对老年人来说,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次以上。

这看上去也许较难做到,但尝试转变意识,尽可能吃一口多嚼几次,就会有很大的改观。

两餐间隔:4~6小时

一日三餐的营养分配中,早餐和晚餐占全天能量比应分别是30%,而午餐则是40%。

两餐间隔太长会饿,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般来说,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6小时比较合适。

晚餐:17~19

晚餐吃太晚,不利于消化吸收,如果吃完不久就去睡觉,睡眠期间胃还在运作,无形中增加了肠胃负担。建议晚餐最少和上床时间间隔3~4小时,保证充分消化。结合现代人的作息习惯,晚上17~19点间是晚餐最佳进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