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存院士:初心未变热血犹存
来源:科普中国 时间:2020.03.19

7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院士10点准时出现在科研楼。他先召集研究生们开了个短会,让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最近工作的进展,他不时作出点评和指导。


回到办公室,这位84岁的大气物理学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张办公桌、三把椅子、一排书架、靠墙一张长沙发配茶几,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显得有些拥挤。在过去的60多年中,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曾庆存从没离开过科研一线。“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大多是理论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范畴,但也有一些实际应用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问题的研究,曾庆存都取得了突出成就。1961年,留学苏联的他在国际上最先成功将原始方程组模式用于短期数值天气预报,这一理论突破开启了数值天气预报应用的开端,他所创立的半隐式差分法至今仍被国际上广泛使用。学成回国几年后,曾庆存被抽调参加气象卫星的研制和卫星大气遥感理论和方案的制定。虽然这项任务和他的专业有很大距离,但曾庆存边学边用边教团队。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将这些研究成果系统总结,让大家专心学习,于是他带病边工作边写作,终于成书出版《大气红外遥测原理》(“遥测”今称“遥感”),其中提出的遥感方程和“最佳信息层”理论至今仍是监测暴雨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重要手段。


曾庆存研究生毕业时,曾以诗明志:“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智驱前。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几十年来,曾庆存一直在科研道路上不停攀登——他不仅是国际气象力学理论化的先驱者之一,在短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和建立全球气候系统模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他还带领学生和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起生态和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式及地球系统模式研究,并提出自然控制论等新理论。2016年,国际气象组织授予曾庆存“国际气象组织奖”。


然而,回顾科研历程,曾庆存也有遗憾:“我本来是做基础研究的,但国家急需的一些应用研究往往要立刻展开、限时结束。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这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性是有影响的,同时,我们的研究队伍尚不够强大、人手不足,致使不少研究工作结果至今尚来不及系统总结、整理出版,比如我在1993年至1995年提出的自然控制论,就未整理过专著出版;我们这10余年在做的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也还不完善。”


虽然遗憾,却从不后悔——因为国家需求一直排在曾庆存学术清单上的最优先级。


“我出生于广东农家,家里特别穷,我很小的时候就要像成人一样劳动,全靠我父母和姐姐们承担繁重的劳动,我才能读到中学。我当时的梦想就是中学毕业当个乡村教师,赚钱贴补家用。”曾庆存说:“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上大学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我衷心感激党和国家的恩情,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选择。”


1952年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曾庆存因为国家需要气象人才,就服从分配学习了气象专业。大学毕业时,因为国家需要,曾庆存放弃了尽快参加工作挣钱养家的要求,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并立志要攀上科学高峰。毕业归国后,一直从事理论研究的曾庆存还是因为国家需要,暂时中止了自己的研究,以最快速度、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气象卫星的相关研究中。


1956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曾庆存提交入党申请书。他回忆说:“我入党的初心非常简单,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我决心把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和人民。”如今,一甲子岁月荏苒,曾庆存说自己“初心未变,热血犹存。回顾过往,我虽时有缺点错误,但从来问心无愧。现在,看到党的伟大、祖国强盛,我心情非常兴奋!”


如今,曾庆存唯愿时间能再多一点、能有更多的青年人走上科研道路。“寄语中华好儿女,要攻科技更精尖。”曾庆存说:“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原创性成果,必须有更多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青年人投身科研事业。而我,一个气象科研领域的‘老战士’,愿意为真理、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奉献一切。”(记者 齐芳)



相关推荐

新时代科技教育工作者风采丨王勇:做一棵看守月亮的树

令数学众神钦佩的数学家,她提出的定理成为20世纪物理学的基石

“两弹一星”元勋的小时候:任新民

您当前所在位置:科普文化重庆云 >

曾庆存院士:初心未变热血犹存

来源:科普中国 时间:2020.03.19

7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院士10点准时出现在科研楼。他先召集研究生们开了个短会,让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最近工作的进展,他不时作出点评和指导。


回到办公室,这位84岁的大气物理学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张办公桌、三把椅子、一排书架、靠墙一张长沙发配茶几,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显得有些拥挤。在过去的60多年中,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曾庆存从没离开过科研一线。“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大多是理论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范畴,但也有一些实际应用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问题的研究,曾庆存都取得了突出成就。1961年,留学苏联的他在国际上最先成功将原始方程组模式用于短期数值天气预报,这一理论突破开启了数值天气预报应用的开端,他所创立的半隐式差分法至今仍被国际上广泛使用。学成回国几年后,曾庆存被抽调参加气象卫星的研制和卫星大气遥感理论和方案的制定。虽然这项任务和他的专业有很大距离,但曾庆存边学边用边教团队。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将这些研究成果系统总结,让大家专心学习,于是他带病边工作边写作,终于成书出版《大气红外遥测原理》(“遥测”今称“遥感”),其中提出的遥感方程和“最佳信息层”理论至今仍是监测暴雨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重要手段。


曾庆存研究生毕业时,曾以诗明志:“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智驱前。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几十年来,曾庆存一直在科研道路上不停攀登——他不仅是国际气象力学理论化的先驱者之一,在短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和建立全球气候系统模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他还带领学生和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起生态和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式及地球系统模式研究,并提出自然控制论等新理论。2016年,国际气象组织授予曾庆存“国际气象组织奖”。


然而,回顾科研历程,曾庆存也有遗憾:“我本来是做基础研究的,但国家急需的一些应用研究往往要立刻展开、限时结束。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这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性是有影响的,同时,我们的研究队伍尚不够强大、人手不足,致使不少研究工作结果至今尚来不及系统总结、整理出版,比如我在1993年至1995年提出的自然控制论,就未整理过专著出版;我们这10余年在做的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也还不完善。”


虽然遗憾,却从不后悔——因为国家需求一直排在曾庆存学术清单上的最优先级。


“我出生于广东农家,家里特别穷,我很小的时候就要像成人一样劳动,全靠我父母和姐姐们承担繁重的劳动,我才能读到中学。我当时的梦想就是中学毕业当个乡村教师,赚钱贴补家用。”曾庆存说:“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上大学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我衷心感激党和国家的恩情,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选择。”


1952年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曾庆存因为国家需要气象人才,就服从分配学习了气象专业。大学毕业时,因为国家需要,曾庆存放弃了尽快参加工作挣钱养家的要求,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并立志要攀上科学高峰。毕业归国后,一直从事理论研究的曾庆存还是因为国家需要,暂时中止了自己的研究,以最快速度、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气象卫星的相关研究中。


1956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曾庆存提交入党申请书。他回忆说:“我入党的初心非常简单,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我决心把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和人民。”如今,一甲子岁月荏苒,曾庆存说自己“初心未变,热血犹存。回顾过往,我虽时有缺点错误,但从来问心无愧。现在,看到党的伟大、祖国强盛,我心情非常兴奋!”


如今,曾庆存唯愿时间能再多一点、能有更多的青年人走上科研道路。“寄语中华好儿女,要攻科技更精尖。”曾庆存说:“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原创性成果,必须有更多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青年人投身科研事业。而我,一个气象科研领域的‘老战士’,愿意为真理、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奉献一切。”(记者 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