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琨在南极考察现场。资料图片
4月9日上午,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淅沥的小雨中,人们为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首任长城站站长、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原主任郭琨送行。4月3日,这位我国南极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北京逝世。
我们就像战壕里的战士一样,跳出战壕冲锋陷阵投入了战斗!长城站建设工地上又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就是我要说的南极考察队员的“爆发力”。(摘自《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
“在极地工作者心目中,郭琨是一个传奇,一座丰碑。”熟悉他的人这样描述。
关于他,流传着一个“喝咖啡”的故事。1983年,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大会表决决议时,中国因没有建南极考察站,被请到场外“喝咖啡”,中国代表团队员含泪离开了会场。“后来我跟团长说,不在南极建成我们自己的考察站,我绝不再参加这样的会议。”郭琨曾这样回忆。此后,他于1984年率领考察队员在冰封雪埋的南极摸爬滚打,创下了仅用40天建成长城站的壮举。
郭琨先后七赴南极,两次荣立一等功。翻开他生前的日记,仿佛把人们带回几十年前的冰雪天地。“9点30分海水落潮,‘长城Ⅰ’号小艇满载物资几次抢滩均未成功,在距离岸边约10多米远的海水里搁浅了。我们只好在没膝盖的海水里蹚着水冒着雨卸物资。几位队员不慎栽倒在海水里,冰冷的海水灌进衣服内刺骨难忍,被队员拉上岸,在岸边的棉帐篷内换了衣服,喝两口白酒,又继续投入了卸物资的战斗中。”
南极的施工建设受恶劣天气的制约很大,但郭琨和队员们没有丝毫畏难情绪,队员们“没上过山,没下过滩,没出过湾”,日日夜夜拼搏建站。早上5点多钟就开始工作,每天16至17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即便是睡在冰天雪地里,甚至帐篷被大风吹开身上盖上一层厚厚的雪,大家早上还是困得醒不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郭琨只好挨个把他们喊醒,也因此有了“郭扒皮”的外号。老队员们回忆说,如果当时没有郭琨“扒皮”的这股干劲,长城站不可能40天就建成。
南极考察的生涯,历尽了千艰万险,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严格的磨练,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是,我更感受到了成功的欣慰和欢乐。(摘自《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
1988年开展首次东南极考察任务时,执行任务的“极地”号船抵达南极后,船艏被浮冰撞开一个直径约1米的大洞。抵达普里兹湾后,他们又遭遇了南极罕见的特大冰崩。在“出师不利”的情形下,时任东南极考察队队长的郭琨顶着巨大压力,做出了“继续执行建中山站计划”的决定。他不断给队员们加油鼓劲,带领大家加班加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在短短28天里完成了中山站建设,创造了新的“南极速度”。事后许多人说,如果没有郭琨当时的坚持,中山站至少要晚一年建成。
“时间是抢出来的,成绩是拼出来的。南极考察具有探险性、艰苦性、综合性、国际性和政策性,南极考察队员不但综合素质要高,还要具备忍耐力、爆发力、持久力、适应力和应变力。”郭琨曾这样说。
郭琨在南极考察现场。资料图片
4月9日上午,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淅沥的小雨中,人们为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首任长城站站长、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原主任郭琨送行。4月3日,这位我国南极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北京逝世。
我们就像战壕里的战士一样,跳出战壕冲锋陷阵投入了战斗!长城站建设工地上又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就是我要说的南极考察队员的“爆发力”。(摘自《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
“在极地工作者心目中,郭琨是一个传奇,一座丰碑。”熟悉他的人这样描述。
关于他,流传着一个“喝咖啡”的故事。1983年,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大会表决决议时,中国因没有建南极考察站,被请到场外“喝咖啡”,中国代表团队员含泪离开了会场。“后来我跟团长说,不在南极建成我们自己的考察站,我绝不再参加这样的会议。”郭琨曾这样回忆。此后,他于1984年率领考察队员在冰封雪埋的南极摸爬滚打,创下了仅用40天建成长城站的壮举。
郭琨先后七赴南极,两次荣立一等功。翻开他生前的日记,仿佛把人们带回几十年前的冰雪天地。“9点30分海水落潮,‘长城Ⅰ’号小艇满载物资几次抢滩均未成功,在距离岸边约10多米远的海水里搁浅了。我们只好在没膝盖的海水里蹚着水冒着雨卸物资。几位队员不慎栽倒在海水里,冰冷的海水灌进衣服内刺骨难忍,被队员拉上岸,在岸边的棉帐篷内换了衣服,喝两口白酒,又继续投入了卸物资的战斗中。”
南极的施工建设受恶劣天气的制约很大,但郭琨和队员们没有丝毫畏难情绪,队员们“没上过山,没下过滩,没出过湾”,日日夜夜拼搏建站。早上5点多钟就开始工作,每天16至17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即便是睡在冰天雪地里,甚至帐篷被大风吹开身上盖上一层厚厚的雪,大家早上还是困得醒不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郭琨只好挨个把他们喊醒,也因此有了“郭扒皮”的外号。老队员们回忆说,如果当时没有郭琨“扒皮”的这股干劲,长城站不可能40天就建成。
南极考察的生涯,历尽了千艰万险,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严格的磨练,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是,我更感受到了成功的欣慰和欢乐。(摘自《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
1988年开展首次东南极考察任务时,执行任务的“极地”号船抵达南极后,船艏被浮冰撞开一个直径约1米的大洞。抵达普里兹湾后,他们又遭遇了南极罕见的特大冰崩。在“出师不利”的情形下,时任东南极考察队队长的郭琨顶着巨大压力,做出了“继续执行建中山站计划”的决定。他不断给队员们加油鼓劲,带领大家加班加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在短短28天里完成了中山站建设,创造了新的“南极速度”。事后许多人说,如果没有郭琨当时的坚持,中山站至少要晚一年建成。
“时间是抢出来的,成绩是拼出来的。南极考察具有探险性、艰苦性、综合性、国际性和政策性,南极考察队员不但综合素质要高,还要具备忍耐力、爆发力、持久力、适应力和应变力。”郭琨曾这样说。